德国有机农业核心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在有机农业生产系统中, 作物秸秆、畜禽粪便、豆科作物、绿肥和有机废弃物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来源, 作物轮作以及各种物理、生物和生态措施是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主要手段。德国有机农业除严禁使用化肥、农药等外源合成物质、减少机械破坏外, 还十分注重提高土壤有机质, 给放线菌以丰富的营养, 成为优势菌群, 控制农作物病害发生为害。提高土壤有机质的措施包括种植绿肥、深根豆科作物、农地休闲、增施有机肥料等。德国家庭农场多以养畜为主, 兼营种植业。在政府政策鼓励下, 有机农场只施用有机肥, 使畜牧业和种植业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减少了化肥施用过多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德国农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畜牧业十分发达, 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结构,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60%以上。这种生产结构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为人们提供高质量、高营养的乳肉制品, 在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 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 也增加了农业产值。
以往老百姓种田都是靠人工施肥,这样的施肥方式即费力又费时,同时还达到我们预计的施肥效果。随着时代的进步,坚持走科技强农的发展战略,撒肥机问世了。在我国以往施肥大多将腐熟好的肥料用大车运输到田间均匀放成小堆,再用锹撒开。也有在大车上随走随撒的。这种方法劳动生产率很低,且撒肥不匀。由于土地长期大量施用化学肥料,造成土壤中某些营养成分的严重缺乏,土壤板结,影响了农作物产品的品质。采用撒肥机撒肥可以更好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可提高撒肥质量,这样一来,就避免了施肥不均匀的现象,不仅使农作物的产量增加,同时也克服了土壤局部板结的问题,最最主要的是为老百姓节约了种田成本。
为研究究牵引式农家肥抛撒机性能,以自行研制新型抛撒机为对象,通过分析抛撒机工作原理和结构,建立农家肥抛撒过程运动方程.选取抛撒转速、行走速度和刮板间距为试验因素,以均匀度变异系数为试验指标作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及响应曲面.结果表明,抛撒转速和行走速度对均匀度变异系数和撒肥幅宽影响较大,刮板间距在合理范围内对均匀度变异系数影响不显著,刮板间距合理范围为150~300 mm;当抛撒转速为365 r·min-1,行走速度为4.6 km· h-1,刮板间距为150 mm时,均匀度变异系数为22.6%,撒肥幅宽为2.26m,此时撒肥幅宽满足设计要求且变异系数最小,研究结果可为农家肥抛撒机性能完善提供参考。
厩肥也叫圈肥、栏肥。是牛粪、马粪、猪粪、羊粪、禽粪和各种垫圈材料(草、土、秸秆等)等经过堆积发酵腐熟而成,是有机肥的一种。厩肥肥效持久均衡,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它既能改善土壤供应有机肥施肥机物理性和化学性生物活性,又能使土壤中水、肥、气达到协调,特别是对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和无公害农业有着重要意义。 厩肥抛撒机是一种以拖拉机为动力,把发酵后的厩肥(包括堆肥)进行抛撒供应有机肥施肥机还田的新型农机具。该机利用拖拉机后动力输出,带动车厢内部的输送链自动把肥料向后输送、然后通过高速旋转的破碎轮对肥料进行打碎、均匀抛撒还田。该机在短时间内可抛撒所装载的肥料,输送链速度也可以根据肥料的量和硬度进行调节,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农牧场、种植场。
针对我国有机变量施肥机在变量施肥过程中排肥量不准确、抛撒不均及有机肥变量施肥机缺乏的问题,采用变量施肥技术,设计了一款链条输送式精准变量排肥机构.通过分析有机肥输送过程中肥料的运动及受力分析,建立了埋刮板宽度与两个之间的间距及焊接在马蹄链的倾斜角度关系方程,并进行了EDEM仿真分析.对于同一施肥量,选择闸板开口大小为5、10、15mm这3组数据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链条输送式精准变量排肥机构排肥效果较好,在动力为14kW、闸板开口大小为5mm时,实际施肥量与预置施肥量相对误差最大值为7.6%;闸门开口大小为10mm时,实际施肥量与预置施肥量相对误差较小为2%,能够较好地满足实际生产要求,为我国有机肥撒施机研究提供技术支持。